1989年,我11歲。
小學的時候,我最喜歡上中文作文課。六年級的一次作文課,老師給了「放學途中」這個題目。當時的我,寫下了這樣的一篇文章:
(請注意:以下的文章是從「原文」抄寫一次的啊,所以有錯別字或文筆不順暢,還請見諒,畢竟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小六女生^_^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科目:中文作文 級別:小六義
放學途中
現在我心裡開始矛盾起來了,想著應該敬佩北京學生的英勇行為,還是笑他們愚笨呢;應該去追求民主自由,還是怕「秋後算脹」而坐視不理呢。想著想著,想得腦袋快爆炸了。突然,車子煞掣了,這時我才醒覺是下車的時候,於是我立刻拿起書包,跳下車子,直向我住的大廈走去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當時,老師給的評語是:「文句簡潔、流暢,記叙有條理,內容充實,不會無病呻吟」,還打了80分(不錯呢…)。可是,你們可能會留意到,文章的日期是
無論如何,我想說的是,1989年,我學會了很多四字詞,包括「秋後算脹(賬)」、「大吃大喝」,還有「痛心疾首」…也是第一次看新聞看到流淚(六四事件後柴玲發表的錄音和電視機播出「清場」當晚的片段…)。二十年過去了,今天,很多人認為年青一代沒有認清歷史,而他們甚至懷疑六四事件的存在與真確性…回看自己當年身處於正在發生的「歷史」當中,也跟時下年青人一樣,有懷疑,有矛盾(有人說學生們「愚笨」,我的確在當時的朋輩當中聽過這樣的想法)。有人選擇「敬佩」的同時,也會有人選擇「嘲笑」;無論選擇如何,最重要的,還是作出一個「知情的選擇」(informed choice),不要人云亦云。懷疑跟矛盾也可以是追尋事實真相的源動力,但是,如果年青一代連想都不去想就否定事實的存在,或一句「事不關己」就算數,我對他們的失望會更甚。(待續…)